卢派工艺

第一品牌缔造者:正浩百人炒茶团队

周总理曾说:“龙井茶不光是饮料,还是艺术品,要求色香味形俱全,全凭手工的经验来炒制,不能用机器来代替。”
由于制茶过程费时费力,除了反复的实践,积累经验和手感,并没有任何的速成之法。经过三十多年的工艺打磨
卢正浩构建出一支高标准、高要求的核心炒茶团队,成为了西湖风景名胜区规模最大的核心炒茶团队
这些努力,都是为让西湖龙井制茶标准化,树立高端龙井的行业标杆,让消费者不在盲购。

卢派工艺

十道工序

卢正浩龙井茶不仅来自正宗西湖产区,
更来自“狮”“梅”“龙”一级核心产区。
为保证茶源正宗,品质统一稳定,公司成立了“兴农春合作社”,
是全国首家西湖龙井茶专业合作社,与西湖一级产区茶农合作,
科学规范管理茶园,从茶园到茶杯,让每一杯茶可溯源、更健康。

了解十道工序
十道工序 关闭介绍

定源

为了保证正宗西湖龙井茶的品质,
卢正浩从茶叶鲜叶的源头就实施定向精准把控,
对一级保护区内核心山头的优质茶地进行承包制管控,
在卢派工艺流程内,形象的称之为“抢山头”。

圈地

为了保证鲜叶品质和茶叶的口感,“抢山头”之后,
记录详细的茶田地理位置以及土样等采集归档,
卢正浩还特聘核心保护区世代种茶为生的在地茶农严格按照卢派工艺的标准
进行精细化栽培和日常茶田管理,
圈定的茶田全部责任到人,全程可溯源。

收鲜

严守时节,当西湖龙井茶达到开采标准后,
在核心产区内精选优质茶源,由专业采茶工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
以“早、嫩、勤、净”为鲜叶采摘原则,鱼叶不留,冻叶不采。
鲜叶下山后还要经过筛选,不符合标准的不能进入制作流程。
而做一斤西湖龙井干茶需要4-6万颗芽头,都是由人工手采,精挑细选,
每一颗凝聚着西湖山水的自然灵气。

摊晾

鲜叶采下后需及时摊晾。
过去人们对摊晾不甚重视,卢派在实践研究中发现,
竹篓、平地摊晾等方式会降低鲜叶品质。
故采用特制摊青架。不仅更洁净通风,
更能使鲜叶下锅后外形光洁、色翠,不易结团块。

青锅

完成鲜叶的鲜叶须筛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
这是卢派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必有经验丰富的炒茶师负责完成,
卢派青锅讲究技力由轻及重的渐变,以及对锅温的精准控制,
分寸拿捏皆在心中,利用青锅杀死酶的活性,散发水分,
完成初步的形色,为辉锅奠定基础。

回潮

完成青锅工艺的鲜叶称为“二青叶”。
卢派工艺要求,必须将二青叶置于干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摊凉,
再用清洁的布盖好,回潮后的二青叶,
还要用不同口径的茶筛分筛归档,簸去片末,
有利于辉锅时做形。

辉锅

辉锅是整个炒制的关键,旨在进一步做形、固色、干燥、
使茶叶达到“平、扁、秀、光、直、润”的要求。
看似简单的手炒动作,如何将技法融会贯通,
炼至炉火纯青,实则对炒茶师的技艺要求甚高。

精制

炒制好的干茶,
再经由“分筛、挺长头、复筛、归堆”等工序后才算正式完成。
在卢派工艺中,后期这些工序过程统称为“精制”。
一切的繁复与讲究,只为一杯高品质茶。

审品

成品茶叶出厂之前,
卢派茶人还会按严格的专业审评流程进行批次定审和质检抽查。
确保茶叶品质的稳定和口感标准。

收灰

用石灰缸贮茶是西湖龙井的特色之一,
是老祖宗的智慧凝集,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茶叶的原有品质,
在一定的期间内更有利于提升茶叶的香味和口感。
即便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卢派贮茶仍沿用此法,
是对文化的传承守护,表达了卢派向传统致敬的态度。

卢派工艺

十大技法

正宗西湖龙井全手工全茶全凭一双手在铁锅中
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
十大手工炒法,是炒制优质西湖龙井必不可少的传统工艺,
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
号称“十大手法”,精深奥妙。

了解十大技法
十道工序 关闭介绍

手心向下,四指伸直合拢向上翘起。
拇指分开,翻掌向下,顺势朝锅底茶叶压去。

手掌平展,四指伸直靠拢。
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伏贴地搭上。

手心向上,五指微微张开。
将搭起攒在掌中的茶叶上下抖动,并均匀撒散锅中。

四指微张,大拇指叉开微弯。
手心向下翻掌,顺势把手中的茶叶扔向锅底。

手掌向下,四指伸直或微曲,
拇指前端略弯向下,手掌与四指控制住并压实茶叶,
用力向前推出去。

手心向下,五指微曲,抓住茶叶。

掌心向下,在抓、推、磨过程中,
用中指、无名指抓进茶叶,
用拇指挤出茶叶,形成循环运动。

手法与拓相似,但方向相反,
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用力向外推动。

在抓、推时用较快的速度做往复运动。

在抓、推、磨的同时一只手压在另一只手背上。